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江苏泰州刘氏家族前世今生 一门五都督添加时间:2019-02-21 9:32:01

在泰州姜堰市桥头镇有一个村,崎岖的道路、低矮的房屋、村民的衣着告诉你:它的经济不很发达,但它却有个显赫的名字:“状元村”。


进村不远是条水泥路,路的尽头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刘状元府址遗迹”。村民告诉记者,几百年前,这里曾是状元的府邸,状元不是一位,而是兄弟二人。哥哥叫刘荣庆,弟弟叫刘国庆。


翻开历史典籍,确有记载:刘荣庆,字崇碧,乾隆四十九年武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功迁总兵,道光元年升贵州提督。刘国庆,字沐园,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也因为累积战功,官至总兵。


兄弟二人先后高中武状元,其间只隔一科,这就是对联中的“三科两状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在当时更是传为美谈。《履园丛话》中就这样说:“泰州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为武状元,古今未闻,亦为熙朝盛事。”


祖籍苏州好习武


从兄弟俩同中武状元来看,刘氏家族有习武传统,要从先祖刘福春说起。刘福春明朝时在苏州任指挥副使,后朱元璋驾崩,朱棣即位,清洗朱元璋的旧臣。作为朱元璋的旧臣,刘福春被迫举家迁到现在的姜堰一带定居下来,这就是现在的刘家埭。至今姜堰人仍称睡觉为“上苏州”。作为移民的后代,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祖先居住过的人间天堂“苏州”。


由于刘福春本人是吃武功饭的,后人的习武之风很盛。在他诸多后人中,有2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刘梦金,一个叫刘凯歌。刘梦金是姜堰刘氏的第七代传人,1752年,中了武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花翎侍卫,因为屡建战功,后官至漳州镇总兵;刘凯歌是刘福春12世孙,官至武显将军,他生了4个儿子,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状元外,还有老二刘佩馨,老四刘福庆。


相传刘凯款的4个儿子中,老二刘佩馨武艺最好。某日兄弟几人酒酣比武,刘荣庆、刘国庆都是一箭毙鹅,而刘佩馨一箭射去鹅鼻肉冠。本来刘佩馨是和三弟刘国庆一起进京赶考的,父亲刘凯歌怕兄弟“自相残杀”,就半途召回了刘佩馨。后来刘国庆为感谢哥哥,将自己的封赠转让给了他。不知道是不是刘佩馨有了封赠后就懒得去应考了,不然刘家再出个状元也有可能。老四刘福庆在家里最受父兄宠爱,他很孝顺,且很聪明,5岁就能背诵唐诗,十多岁励志古文,是刘氏这个武术之家里唯一的文人。刘福庆后考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外面的人将他们四兄弟称为“大状元、二举人、三状元、四贡生”。


刘家一门五提督


至今姜堰状元村的老人们对于刘荣庆、刘国庆这两位状元的事迹还津津乐道。据《耐庵从刻》中记载,刘荣庆在殿试时,将一块重300斤的大石放在膝盖上,用毛笔写下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脸不改色气不喘。乾隆皇帝称赞说,刘荣庆“文武天资,宜其大魁天下也”。刘荣庆就这样夺得了武状元。


现在的状元村里还有他和兄弟们当年练功用的一块大石头,石头高68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两侧有凹槽,供双手掇石用。练功石重300多斤,现在即使当地的大力士,也无法举起了。


刘国庆中武状元后,封为御前头等侍卫,后因剿贼有功,升浙江嘉州协镇,署名瞿州镇总兵,后调任大同挂印总兵。任职期间组织指挥了著名的东南海寇之役和喀什噶尔之役两大战役,平息了历时14年的海患,又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朝廷委以重任,嘉奖三级,记名以提督任用。


刘荣庆官至提督,刘国庆记名以提督用,刘梦金官至总兵,还有个刘惟馨官至副将(篇幅有限,对此人生平不作赘述),加上刘福春,官至副指挥使。这就是对联中的“一门五提督”的典故。


博物馆内看大刀


在泰州博物馆内,记者见到了刘荣庆当年用过的青龙偃月大刀,博物馆的管理员告诉记者,刀是刘状元征战时的兵器,刀身及刀柄都是铁制。现在的大刀只剩下了刀身,刀刃上有很多缺口,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当年跃马横刀的英姿。管理员破例让记者试了试,光一个刀身就重三四十斤,再加上刀柄,估计足有六七十斤,直追关公当年。看来,《耐庵从刻》中的所载不假。另外在泰州市博物馆里还有一套刘荣庆打仗时穿的盔甲,铁盔铜甲,全身长7尺多,想见此人必高大魁梧。


但作为封建朝廷的臣子,伴君如伴虎,两位状元公的结局并不美妙,“大状元”后来获罪发配边疆,“三状元”为此也忧郁而死(一说是吞金自杀)。


状元府第何处寻


由明到清,刘氏家族出了数十位举人、进士、高官、名流,显赫乡里五百年之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刘氏望族逐渐由盛转衰。


状元村有个孙庄粮库,1952年建成,经济体制转轨后,这个粮库已废弃多年,现在杂草丛生,偌大的晒场上只堆着几捆稻草。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建粮库需要砖瓦和木料,就地取材,将旁边的状元府拆了。


可惜的是,现存有关状元府的资料很少,但从粮库用的砖瓦数量看,当年的状元府的规模不会小。粮库里有两眼井,之间相距有50米,是状元府一家用的。一家人要打两口井才够用,想必大得可以。有些资料上说:“刘(荣庆)状元府东北西三面临水,东西长102米,南北宽91米,建于乾隆年间。”90多岁的陈贵龙老人是刘家的亲戚,在他的记忆里,状元府为五进十厢,府门朝南。本来府前应放置两尊石兽,但刘荣庆不愿大肆张扬,就用石鼓代替。府门曾书楹联“兄弟状元天下少,公孙宰相世间稀”,门匾是“奉旨状元及第”,可见主人还是有抑制不住的张扬。


在封建时代,这样的家庭当然受人羡慕。姜堰镇上许多小孩都有“留罐”等小名,据说是因为刘家门庭显贵又人丁兴旺,那些求子心切的父母就到姓刘的人家去偷碗罐,窃得罐的就叫“留罐”。“刘”“留”同音,图个吉利,无非是希望孩子能留住,长命百岁。其实,刘姓主人也会很“配合”,让当事人“得手”。当事人事后也会答谢刘家。


现在状元村里还留有状元府的马房、刘氏家族练武的马道、刘家的饮马池,但物是人非,都不复当年的风采。以前还有刘公祠,建于乾隆四十一年,位于姜堰坝口,建国后被用作泰县图书馆,20世纪末,泰州旧城改造时被拆掉了。


古村“振兴”应有时


刘状元已被历史的沙砾深埋了300多年,但刘氏后裔却日益兴旺发达。


67岁的刘兆钢在姜堰博物馆工作,是刘氏的第25代孙,他家有副对联:“五百年衣冠及第,十七世弓马名家。”他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他家一直就用这副对联,其他族人也用,但文革后渐渐不用了,惟独刘兆钢家保留了下来。甚至连他的识字也是从对联上的“五百”和“十七”开始的。他的父亲1942年参加新四军,任抗日武装大队长,1944年在姜堰坝桥口与日伪军的兵船遭遇,经过激烈战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2001年,刘兆钢将这副对联印制了600份,寄给了全国各地刘氏族人。当时在刘氏后裔中引起极大反响,很多人回来寻祖。前几年姜堰市政协组织编写了《刘氏兄弟——状元世家》、《刘状元捉拿扫帚星》等文献资料。2000年区划调整时,特意将状元的故乡、姜堰市桥头镇孙庄以及附近的两个村合并为“状元村”。目前泰州市以及姜堰市已经将状元村的旅游开发列入工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