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云南张士诚后裔来泰寻根添加时间:2019-02-21 9:33:29

9日傍晚,5位从云南昭通市镇雄县远道而来的客人抵达泰州,他们是吴王张士诚的后裔,此次不远千里驱车来泰,为的是寻根。
    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张氏后裔族群:仅在镇雄县,就有六万多人,另有十多万人迁居云贵川三省各地。
一篇报道引来寻根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在这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县城中,居住着157万居民,其中,有近6万张姓人口。这个庞大的家族有一个共同的堂号——“清河堂”,供奉着相同的祖先——吴王张士诚。
    数百年来,这些张姓人祖祖辈辈遵循着每年祭祀先祖的传统,也知道家族的根出自遥远的江苏。但是对于张士诚的事迹和祖籍江苏的情况却知道不多,记载也很少。
    直至2013年底,家族中一位名叫张孟伟的中学校长,在网站上看到了泰州晚报的新闻——《兴化张士诚后裔边城聚首》。其中提到,在兴化边城广场落成了张士诚铜像,泰州姜堰和兴化两地的张氏后人准备合出家谱,希望更多张氏后裔加入。报道中还留下了族人吴元大的联系电话。
    张孟伟坐不住了,他来到族中弟兄张孟军、张义标的家,商量远赴泰州寻根。张孟军和张义标都是教师,他们早就想和远方的“亲人”团聚。兄弟三人又请来族中威望比较高的长者张锦标、张锦本,商定好,趁着春节期间的空当,一同赴泰寻根谒祖。
2060公里寻根路
    年初一刚过,大家就开始张罗来泰事宜。“镇雄距离泰州2060多公里,我们本想坐飞机来的,但是票价太高,最后决定自驾车。”张孟伟说。
    7日下午,5人从镇雄出发,踏上来泰的路程。年初八的高速上,返程车辆依然很多,但道路的拥堵完全挡不住所有人“回家”的热情。
    8日晚,大家抵达湖北武汉,扛不住旅途劳顿,5人下了高速,找了家旅馆休息。第二天一早,武汉下起了大雪,寒冷刺骨,61岁的张锦本冻感冒了,脑袋昏昏沉沉。大家照顾到他的身体,想等他好些再动身,但张锦本坚决不肯,催促快快启程。
    车在高速上缓慢行驶,9日下午3点,大家终于出了宁通高速刁铺收费站,一路直奔姜堰,见到了“家人”吴元大。
欲合滇苏两地家谱
    看着张孟伟一行带来的珍贵史料,吴元大十分惊喜:“我们泰州没有一套完整的族谱,但留有许多与张士诚有关的实物,这次云南族人带来的史料,对于我们研究张士诚很有帮助。”
    吴元大说,在泰州,目前已知的张士诚后    人有两支,一支为居住在兴化的张士诚堂兄张士骏(又名张士俊)的后人,另一支就是自己这支“生姓吴死姓张”的吴氏家族。
    之后,张孟伟一行又参观了姜堰城北村地藏庙,并驱车赴兴化边城,拜谒张士诚铜像。今天,他们将踏上去往苏州的旅程,去阊门、玉皇庙等地找寻先祖的痕迹。
    目前,姜堰《张士诚家谱》已基本完成编修,负责家谱修订的李华平说,家谱依据吴元大家中珍藏,将姜堰吴氏至今24世人员全部收录,这套家谱也可赠与云南张氏族人。
    收获大量珍贵资料,张孟伟很激动,“我们想今年完善《张氏族谱》,把泰州这边的族人也收录进去,两地家谱合一套。”
    吴元大说,泰州也正在积极筹备张士诚研究会,深入挖掘吴王张士诚的历史。两地张士诚后裔约定,今后将继续保持紧密联系,为繁荣家族名望共同出力。
张士诚四子后裔
    张孟伟一行带来了家族中收藏的三本老家谱和一套2001年重修的《张氏族谱》,以及一本《张氏溯源颂》。
    在其中一本光绪三年的手抄本《张氏族谱》中,对于云南镇雄这支族人的迁徙记载十分明确:“始祖玉渊公生存中公/宋时居金陵……南北混时迁居山东济南府/生仕成公/还籍江苏/元末明初我高祖凤公乃成公之第四子也/生曾祖德先公/因入云南大理再至沾益州……生先祖表公/生先考东启公……殁葬镇雄东万佛寺之麓/有石志焉。”
    这段文字的记录者为张可学,记载时间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其后还有详细的世系表。
    张孟伟说,正是这段宝贵的文字记载道出了镇雄张氏的渊源,“可以看出,我们这支是张士诚第四个儿子张凤的后人,从江苏迁云南的一世祖为张德先。”
    在明万历二十二年后,镇雄的张氏族人又前后七次续修家谱,最后一次是2001年,这套家谱的记载已经十分详尽,其中还附上了张士诚的画像。在镇雄,至今还保存着10多个张氏先祖的坟墓,每年清明节,族人都要上坟祭拜。
    “去年,族人集资将这10多个墓全部重修一新,并出了《张氏溯源颂》这本书,记录下每个墓主的情况。”张孟伟说,如今,在镇雄的六万多张氏族人还是少数,另有十多万人迁居在云贵川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