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最新动态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崔氏字辈排行 关于编修《中华崔氏通谱》添加时间:2019-05-16 9:16:48

 

 

【家谱研究】崔氏字辈排行

    江苏海安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字辈:“重大伯叔永,子朝道秉绍,克士之尔我,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群良必肇贤。”

    江苏盐城西乡(建湖芦沟)崔氏字辈:“华振宗宜越(雨),坛林应芾锦,锡广(鹤、建)兆家兴(志),国伟民安富,雄才立世魁,彦群吾亦旺,卓杰永呈辉。”

    江苏东海、山东日照、莒县崔氏字辈:“基(吉)肇(照)荣(永)维(为)久  恩(本)延(元)世科(克)昌  书传兴裕远  尊祖耀增光  崇文家国盛  孝敬显宗堂  诗礼承绍绪  仁德恒祯祥  忠厚喜益寿  乾坤平安康”。

   江苏涟水崔氏字辈:“秀玉发广能(恒)正”。

  江苏泰州崔氏字辈:“红宝章步世”。

    江苏邳州崔氏字辈:“石岩廷大来景维兆田茂宗富合心同 ……”


 

    安徽和县崔氏字辈:“大有德信……”

  安徽岳西崔氏字辈:“与天正华元,秀仲吉汝允,从长尚胜全,学立文可锦,启家尊达道,用世显忠良,继述光宗祖,诒谋在义方,存仁滋厚福,作善致祯祥,先泽思同绍,诗书庆绪昌”。

  安徽蚌埠崔氏字辈:“大天从明同继无延振统绪兴淮海北谱接太(泰)山东乐善传家永陈村卜兆熊”。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

  山东芝罘崔氏字辈:“广运熙盛丕咸永昌”。

  山东蓬莱崔氏字辈:“连成大红……”

  山东曲阜崔氏字辈:“洪(宏)玉井……”

  山东莱州崔氏字辈:“汝□光百□永有廷启明鸿天春”。

  山东莱阳崔氏字辈:“子其志洪瑞”。

  山东青岛崔氏字辈:

   东兴支派:“九孟成世天文复启玉含(兆)永延学士(仕)”;

   下疃支派:“进本学明显”;

   崔家滩支派:“锡源桂焕坤铭清栋烨坊钦洵松炜坪锐淳柏灿幸锋济相煇(辉)均钟治森煖(暖)基”;

   大崔庄支派:“永凤元(学维)文立宗金润荣熙壬钦河林燕均”;

  山东胶南崔氏字辈:“兴士铎(全祥钢广臻)礼(钊恭雄承云龙文志勇敬)伯(大锦)光(花续纬荣佐佑)东(首)尔(日化有)良

  山东平度崔氏字辈:“明德宝锡……”

  山东高密崔氏字辈:

   大庄村支派:“清松熙培锡潘本照增钦□根烈地锯”;

   另一支派:“红凤志万成敬”。

  山东青州崔氏字辈:“九登洪(学)天(景传)毓(建)继彦”。

  山东安丘崔氏字辈:“西洪林同风”。

  山东梁山崔氏字辈:“元凤(兆)怀瑞(光)相本镇”。

  山东诸城崔氏字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保连春汝兆宪庆发祥”。

  山东东营崔氏字辈:“祥成福贵……”

  山东泰安崔氏字辈:“洪岭昌尔示德已保已德”。

  山东淄川崔氏字辈:“玉振宝献……”

  山东临淄崔氏字辈:“荣克复伦智大学一毓良成玢万自川士敬以德英晓泽”。

  山东宁阳崔氏字辈:

   一支:“福华荣全元贵富”;

   二支:“朋友冬春明仁义周智文武治民章梅”;

   三支:“顺水臣扬礼珠”。

  山东博山崔氏字辈:“承玉德克昌”。

  山东新泰崔氏字辈:“世守家传锡庆基昌载兴以仁咸绍鸿祥”。

  山东东阿崔氏字辈:

   一支:“文怀玉青衍存心行正道万古一派传”;

   二支:“成京鸿大海皖徘玉清言存心行正道万世易贝传”。

  山东宁津崔氏字辈:“长华秀德(荣)万建”。

  山东平原崔氏字辈:“龙云兴书甲学宗”。

  山东齐河崔氏字辈:“家传守宗绪红学缜晷光”。

  山东邹平崔氏字辈:“福贻永传云中守正志光乃先”。

  山东郓城崔氏字辈:“林官玉太师节礼建峰”。

  山东单县崔氏字辈:“才景洪连建永”。

  山东曹县崔氏字辈:“明广一正教”。

  山东苍山崔氏字辈:

   一支:“济克玉保文庆学”;

   二支:“凤振文学继建

  山东临沭崔氏字辈:

   一支:“凤广社会尚在臣宫月”;

   二支:“□尊天弘太风三学世广继泽震卿□德润宗昌隆景观裕正宪锦浩树照延”。

  山东临沂崔氏字辈:“奇守宝允荣光兆

  山东沂水崔氏字辈:“文章德玉锡宏”。

  山东沂南崔氏字辈:“兆(召广)连(新富)纪金”。

  山东兰山崔氏字辈:“凤永玉山泰景文庆士振”。

  山东滕州崔氏字辈:“玉井(景)保(宝)洪(宏)瑞(祥)建国”。

  山东邹城崔氏字辈:“振风令德维存友”。

  山东肥城崔氏字辈:“正黄文圭军史清广力云记德洪福兆月保振兴龙”。

  山东汶上崔氏字辈:“崇本明伦绪  思礼振家声”。

  山东日照、莒县、江苏东海崔氏字辈:“基(吉)肇(照)荣(永)维(为)久   恩(本)延(元)世科(克)昌  书传兴裕远  尊祖耀增光  崇文家国盛  孝敬显宗堂  诗礼承绍绪  仁德恒祯祥  忠厚喜益寿   乾坤平安康”。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河南鄢陵崔氏字辈:“皇恩雨露深”。

  河南孟州崔氏字辈:“绍清子(恩)广贵  恭宽信敏惠”。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大师怀邦云  金(洪)守王廷永传家”。

  河南唐河崔氏字辈:“广立万世永庆书端得明照发”。

  河南濮阳崔氏字辈:“广克福三朝常秉新殿朕希旺献祥瑞光华庆永平”。

    河南宁陵罗岗崔氏18~~67世字辈:会殿修本体,敬守希传方;继效振法广,毓兴树德芳;建照超耀宪,延增庆占营;宝贵义志高,永远生才金;福禄寿瑞祥,长久百万春。

 

 

  广东惠东崔氏字辈:“建必光尧应爱如德”。

  广东电白崔氏字辈:

   霞洞支派:“荣慎南玉登光”。

   塘涵支派:“周登大德起”。

  广东罗定崔氏字辈:“君广日秀肇其永启世雄松”。

  广东佛山崔氏字辈:“启维仁云日”。

 

  湖南长沙崔氏字辈:“荣荫昌先泽经纶裕继贤敬宗怀孝友光德庆长延”。

  湖南临湘崔氏字辈:

   原派:“千庆福朝友仕伯万仲丹廷应太长文章华国开培祖诗礼传家世俊昌”;

   乾隆大帝御赐字派:“人亮学纯崇仁尚义克召先德永振家声”。

  湖南宁乡、益阳、湖北洪湖、天门、仙桃、钟祥崔氏字辈:

   原派:“世太伯单单元山克安”;

   五甲十代名派:“允思显元廷朝文行忠信安富尊”;

   二甲十代名派:“彦单永单时守良道(崇)明开国启(承)胜(家)”;

   五、二甲二十三代下合派:“荣荫昌先泽经纶裕继贤敬宗怀孝友光德庆长延日彦廷王自草维之继光观应从希立世泽启贤良文章昭代盛诗礼振家邦祥瑞芳声大宗枝定远昌经纶裕端祥诚信结挚交湘鄂今焕彩洪资再生辉”。

  湖南衡阳崔氏字辈:“用臣鸣文朝添赐敦本彰先德家”。

  湖南双牌崔氏字辈:“松柏文有达政楚成灯明一二三四五元仕大朝廷”。

 

  辽宁锦西崔氏字辈:“封文显德克永康祥”。

  辽宁本溪崔氏字辈:“振金书景……”

  辽宁辽阳崔氏字辈:“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

 

  河北庆云崔氏字辈:“志朝启延中首学裕汝泽振峰全”。

  河北青县崔氏字辈:“积廷文天玉金广本培承先志督守忠传继世永昌德和仁裕厚逸千良纯宽洪俊理敬容庄孝友秉信树正伦常聪通睿智亚敏华章兴宁祥瑞家富国康”。注:该支崔氏字辈按大甲子循环使用。

  河北临西崔氏字辈:“大善晓子恩建国志占鸿亚天道海永士林仁廷功”。

    

   贵州贵阳(苗族)陕西安康崔氏字辈: 启文万宣显  崇元广庆承  统正洪光照  道德永忠贞  齐廷仁让著  迺祖在怀清  作述貽谋绍  贤才应连兴
师儒农近锡  玉顺树恒春  立国思谦训  传家守鼎铭  何风开化育  景泰往时巡  世泽绵筵永  蕃昌獻治平

 

     四川宜宾崔氏字辈:“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

  四川威远崔氏字辈:“子成光言廷清正方泽扬益太永兴祥嘉士新生盛国中绍明良平华天甫昌江河炜信章宏达奎玙敬师凯卓建刚”。

 

  湖北宜昌崔氏字辈:“百世声传芹藻香子孙繁衍邦家光”。

  湖北长阳崔氏字辈:“永发大华志孔家(嘉)阳(扬)”。

 

  江西上犹崔氏字辈:“国荣昌宏开少庆”。

 

  重庆渝东崔氏字辈:“统绪元亨贞育才痒美满直方如至诚进化运文明修身立大本敦厚崇福祉国行权常经豫悦有达人”。注:包括万、石、忠三县崔氏。

 

  上海崔氏一支字辈:“国正天星(兴)顺官清民自安”。

 

  宁夏崔氏一支字辈:“仲兴(旺金银)永泰(魁广)国(举选政祥富有忠信盛庆)□守字振景”。

  崔氏一支字辈:“忠良庆尚广启治政长庭”。

  崔氏一支字辈:“有本自光昌”。

  崔氏一支字辈:“加佩学寺大道帮君正”。

  崔氏一支字辈:“连书有克吉明文凤献国荣永衡士”。

  崔氏一支字辈:“大膺克之文学永启世代宏昌善良广继福远泽长传承祖德光明志向家庭清正宜尽振新安守繁荣”。

 

 

关于编修《中华崔氏通谱》

 

 

                        (加拿大)崔量

 

       从结绳、甲骨、青铜、竹简、丝帛和纸质手抄谱到宋代的印刷族谱,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谱牒史。族谱不但记载了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更承载着中华文化、地方历史、故乡情感、家族荣耀等,是每个宗族的宝典。谱牒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因此现代人修谱理应与时俱进,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考证和编修族谱。当今中国再次掀起修谱热潮,我们崔氏家族也在酝酿着编修全国通谱,笔者欲藉此机会发表对全国崔氏统宗和编修通谱的立场,希望能抛砖引玉,欢迎宗亲们批评和讨论

 

所谓会通谱

 

会通谱(简称“通谱”),又称“统宗谱”、“联宗谱”、“大同谱”、“大成谱”、“合修谱”等,是多支同姓、同宗、异派的宗族所联修的谱牒。先秦的《世本》、《帝王诸侯世谱》等文献把春秋时代的异姓帝王诸侯追溯到远古的炎黄二帝,是同姓通谱的前身。史学家顾炎武说“同姓通族见于史者,自晋以前未有”。晋代出现的通谱编修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联结同姓宗族,组织同姓集团,巩固社会地位和排斥冒宗的外族。有谱牒学家指出,“重同姓这一人际交往原则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不是简单的血缘性质的联结,而是有着明确功利目标的、同时体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一种联结方式;通谱作为一种文本形式,是对同姓联结所获成果的正式确认”。现代的通谱多为全国性(如现代《中华邱氏大宗谱》)或全省性(如民国《粤东简氏大同谱》)的同姓合修谱牒,但其所包含的支派未必都能合编世系,部分只能断代待考

 

最早出现于正史的崔氏谱牒为南北朝时期的《(博陵)崔氏谱》。根据裴松之在《三国志》里的注释,《崔氏谱》的内容至少包含了世系和列传。此谱应该是参考更早以前的谱牒所修,而在此以后理应经历过多次续修。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整理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崔氏》便是根据当时存世的官方和私家谱牒所编成的。唐代为崔氏家族的巅峰期,有逾二十位族人担任过宰相,为官者更是数不胜数。到了唐代以后,士族衰落,崔氏族人由中原地区大批外迁,多数崔氏谱牒便失于兵火战乱之中。宋代以后,崔氏家族以唐代的遗文和口传史为据,再次创修谱牒。明清时期,崔氏再遭浩劫,大量谱牒失于迁徙路途之中。当今存世的崔氏谱牒多数只能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始迁祖,只有少数能够追溯到宋代或以前的祖先。现在编修崔氏通谱必须以少数的崔氏族谱为主干,以正史考证和纠错,再接上各地分谱,汇编成全国通谱。理论上容易,实践则是多么的困难啊!

 

所谓郡望和堂号

 

郡望,又称“地望”,指的是同姓中繁衍和世居在异地的显贵宗族。郡望出现于秦汉以后,有论血缘亲疏和社会地位高低的作用。从一个宗族的郡望可以了解到它的先祖迁徙年代,其宗派所属和繁衍历史等。在门阀制度的社会里,郡望能说明一个宗族的贵贱、尊卑、权威和声望等,对族人的发展和联婚有莫大的影响。以崔氏为例,汉、魏、晋和唐代时,博陵崔氏被称为甲等望族,名人彪炳史册。在南北朝时,博陵崔氏却被评为门第较低的“寒门”,而同时期的清河崔氏则被誉为高门望族,执掌朝政。到了唐末五代时,士族衰落,郡望失去了社会影响,只剩下了辨宗的作用。

 

堂号,为祠堂的名称或称号。随着一个家族的繁衍迁徙,同郡望的宗族可分出无数个房派。当一支的人口达到某个程度,自然会另立宗庙分祠,创立新的堂号。堂号的命名可大致分为血缘关系(如南方六姓同宗的“六桂堂”)、地名(如陈氏的“颍川堂”)、嘉言懿行(如杨氏的“清白堂”)、功业勋绩(如郭氏的“汾阳堂”)、传统伦理(如张氏的“百忍堂”)、祥瑞吉兆(如王氏的“三槐堂”)、厅堂别墅(如白氏的“香山堂”)、科举功名(如林氏的“九牧堂”)、训勉礼教(如“务本堂”)、良好祝愿(如“安乐堂”)、封爵谥号(如“忠武堂”)等。堂号与郡望都是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为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再以崔氏家族为例,见于正史里的堂号有两个,一为“三戟堂”,二为“德星堂”,均是唐代时产生的清河郡分支堂号。出现于各地族谱里明清以后的堂号更是数不胜数,如广东南海沙头崔氏的堂号便有五十个以上。由于多数存世的崔氏族谱创修年代较晚,而且所根据的资料稀少,因此广泛出现了郡望或堂号使用错误的现象。在崔氏家族里,博陵房的族谱误用清河郡的堂号、清河郡的堂号误用博陵的郡望等情况,非常严重和普遍,急需族人的关注。崔氏族人决不能轻率地根据族谱或口传史来断定所属郡望或堂号,特别是郡望和堂号有冲突的情况之下,必须以世系等证据来考证出正确的郡望和堂号。笔者在本文“统宗”的部分里举出一些例子,供宗亲参考

 

编修通谱

 

一个宗族的修谱者和一个国家的史学家都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要把历史详实地记载下来,绝不能有一丝的偏见,不能有一点的虚假。在封建士族制度之下,有些修谱者把修谱当做一种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古代修谱所造成的问题传到现代,需要新时代的修谱者来纠正。笔者想在此提出一些修谱时常见的问题:

 

一、 互相抄写,以讹传讹

修谱时,各支互相对比族谱可取长补短,有助考证和理清源流和世系,但如果盲目抄写,不考证,就有可能把错误的资料抄回来。本来是准确的记载可能会被改为误导后世的谬误。修谱者理应从多方面搜集资料,不能偏信一个来源。比如现在有很多姓氏网站和书籍都有介绍崔氏历史,但是撰写这些文章的人未必是崔氏历史研究专家

 

二、 乱接世系,认错祖宗

第二条和第一条是相连的。当某支的族谱残缺或佚失,本支有时候会抄写邻近支派的族谱,或仅凭记忆和口传史编写族谱。如果抄写的族谱不是同宗的,或者本身就有许多谬误的就会导致“祖人之祖,自欺欺人,贻害后人”。当今的修谱者必须谨慎转载或引用异支的族谱。

三、 乱用堂号,误解谱序

崔氏自汉初始分清河、博陵两个郡望,到了唐代已分为十余个房派,更位列北方士族之首。崔氏名人典故车载斗量,因此各地支派都会引用这些典故于谱序和堂联里。虽然引用名人典故来训诫子孙是好事,但也会因此误导后人错认祖先,比如一些博陵崔氏的支派,错误使用了清河崔氏的堂号(如德星堂、三戟堂等),然后乱认堂号典故里的名人为祖先,很容易误导后人

四、 男尊女卑,思想封建

世界最大篇幅的族谱《孔子世家谱》不但花了十年的时间编修和收录了全球两百多万个在世族人,更首次允许女性入谱。这次孔氏修谱突破了以往惯例,反映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和女性地位提高的现实。对孔氏来讲这或许是一次创举,但对我们崔氏来讲,我族最迟在元代便已开始收录女性于族谱之中,最早的女性记录可追溯到宋代。修谱者理应继承历代传统,抛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实现男女入谱。

 

面对着以上种种问题,修谱者应持有以下态度来修谱:

一、 旧谱不可不信,但不可尽信

    族谱是封建士族社会的产物,因此一些家族会攀附名人和伪造世系来提高社会地位。明代时更有“谱匠”专门为家族伪造族谱。历代战乱、灾荒、人口迁徙等原因常导致族谱佚失和残缺,再加上古代地区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修谱者有时候只能凭记忆、口传史或邻近支派的族谱来续修谱牒。如果参考的资料是准确的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是错的则会导致以讹传讹。现代修谱不能不依靠旧谱,但因为旧谱也可能会有错,因此绝不能尽信

 

二、 大胆质疑,缜密辨析,细心求证,谨慎处理

    同宗同族的族谱记载多数大同小异,但这些小异问题有些已经沿袭和争论了数百年,有的是近代修谱导致而成。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考证和探讨,维持正确的记载,摒弃谬误的内容,以达正本清原。修谱者在参考旧谱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其它史料,从多方征集旧谱和史籍,谨慎考证,去伪存真,力求准确,不能随意做出判断。修谱者应遵守“谱以早为断,祖以知为断。不敢强其所不知,不敢略其所已知。知者叙之,不知者宁缺勿错。” 的原则,宁可存疑,也不要贻害后人。今天所编写的族谱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崔氏统宗进度

 

统宗世系

 

太公后裔的《世谱》和河北吕氏的《天启谱》记载了先秦崔氏统宗世系,证明了《宁乡谱》和《南城谱》不同世系版本其实同出一源。先秦崔氏的政治斗争,自齐至晋、滕和鲁的迁徙,历代为卿大夫和行医的事迹均有文字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完善。

 

 

清河郡

 

清河郡南祖房:江西南城及其分支(湖北、安徽、福建等)

 

始祖:[唐]融公、[唐]伦公(始迁江西南城)

 

历修:元顺帝至元戊寅年按唐宋遗文编世系轴图,至今续修约十四次。

 

备注:南城谱载有历代谱序及自季子公以下、伯基公以下、济公以下和伦公以下全族世系。源流世系虽稍有谬误,但参考价值很高,其完整性在崔氏谱牒中较为罕见

 

谬误:世系证明南城崔氏出自清河郡南祖房,但部分族谱以博陵郡为题。

 

 

清河郡小房:安徽黄山及其分支(福建等)

 

始祖:[唐]群公、[元]寿一公(始迁安徽仙源

 

历修:唐代创修谱牒,南迁后繁衍数支,至今各支续修约十次。

 

谬误:唐代谱残缺,于元代补图,错误把博陵和清河两郡名人汇成直系世系。唐代始祖群公到元代始迁祖寿一公之间世系谬误颇多,有待考证

 

博陵郡

 

博陵郡大房:湖南宁乡及其分支

 

始祖:[唐]玄暐公、[宋]比公(始迁湖南宁乡)

 

历修:元代创谱,至今续修约十次。

 

备注:宁乡谱载有历代谱序及自季子公以下、仲牟公以下和比公以下全族世系。源流世系虽稍有谬误,但参考价值很高,其完整性在崔氏谱牒中较为罕见。

 

博陵郡第三房:安徽怀远及其分支(江苏、浙江等)

 

始祖:[宋]庆坤(始迁山东兖邑)、[明]仲祥(始迁安徽怀远)

 

历修:在仲祥公迁怀远以前至少经历过四次修谱,年份如下:唐宝应元年壬寅(762年)璞公一修、唐长庆二年壬寅(822年)翔公等续修、宋景德三年丙午(1006年)雄公等续修、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博思公续修等。自明代乐善堂创堂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禹公、谦公等创修宗谱

 

备注:乐善堂古谱载有宋代及以后的谱序和自博陵仲牟公以下、第三房格公以下及仲祥公以下全族世系图。

 

谬误:本支使用三戟堂号,可追溯到唐代璞公修谱时,见清河三戟之盛,叹博陵第三房名人甚少,便引用了三戟堂号,望本房亦能如清河三戟一样繁荣。一说三戟堂号为清代以后修谱时错误使用,仅有博陵郡为原谱所载。不管何时开始使用三戟堂号,世系证明此支实属博陵第三房。现今有部分修谱者以按三戟堂号,误认清河房为宗支所属

 

博陵郡:江西宁都及其分支(广东赣派、广西、云南、贵州等)

 

始祖:[唐]质公(始迁江西宁都)、[宋]克公(始迁广东)

 

历修:广东谱载有宋代及以后的谱序,在宋绍熙甲寅创修以前至少经历过三次修谱,最早为质公南迁时携带的旧谱,后为五代时延俊公续修,再是北宋时所绘世系图。明代弘治年赣粤合族联修一次,其后各支分开修谱约十次

谬误:有明代番禺赠宁都谱序一篇错误以清河德星堂为题目,但仅此一例,此后并没有沿用

 

全国通谱

 

笔者参考了各姓氏家族的通谱,整理常见的通谱内容,以供宗亲讨论:

 

一、首卷:编委会名单、贺词、题词、历代先祖肖像、文物古迹照片、凡例和参考文献等

 

二、渊源篇:中华崔氏源流、中华崔氏发展史、崔氏发祥地崔邑介绍、各省崔氏源流和概况等

 

三、统宗篇:炎黄统宗世系、中华崔氏统宗世系、各省统宗世系等

 

四、世系篇:各省世系,分能统宗和断代两部分。

 

五、人物篇:人物按朝代、房派、世系顺序排列,再按主要职务、业绩归类编成表。分类如下

古代篇:王侯卿相、将帅武勇、忠义循良、科考仕进、诗文名家、能师巧匠、懿德高逸、名媛淑女、其它人物等。

 

当代篇:军政名流、科技专家、劳动模范、工商精英、文化教育、体育艺术、浩气长存、各省崔氏、海外崔氏、其它人物等

 

六、文献篇:序跋选录、诏诰敕文、俊彦像赞、文论书表、诗词曲赋、传状碑志、家政族训、奏折奏议、逸闻传说等

 

七、文物篇:崔氏文物保护单位、宗庙、墓茔、碑文、古迹等。包括非物质文物,如风俗、技艺、节日等

 

八、附录篇

 

后语

笔者身处海外,不能即时了解到国内崔氏研究的进展,因此本文难免会有过时的或错误的资料,敬请宗亲见谅。对于崔氏统宗,希望更多崔氏宗亲能够发掘分散在民间的文献,积极参与崔氏研究和活动,让崔氏能早日正本清源,认祖归宗

 

 


专业族谱、家谱印刷厂,族谱印刷、家谱印刷,家谱制作。泰州市家谱印刷厂 江苏家谱印刷厂 无锡家谱印刷厂 常州家谱印刷厂 扬州家谱印刷厂 镇江家谱印刷厂 盐城家谱印刷厂 徐州家谱印刷厂 宿迁家谱印刷厂 淮安家谱印刷厂 连云港家谱印刷厂 南通家谱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