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家谱释疑添加时间:2019-04-22 10:31:20

一、“唐叔虞”引出的误解

不少姓氏的家乘中常常提到唐叔虞三个字。唐叔虞是人?是号?不少人弄不清。唐是代表姓氏还是朝代?本不成问题的事儿,在有的姓氏修家谱时却成了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笔者因此不得不废点笔墨略谈此三个字究竟是何意思,以及关于这三个字在修谱时闹出的笑话。

查唐叔虞这三个字,是不可能从辞源、辞海及有关历史书籍中查到的。如去掉唐,可以从《中国名人大辞典》查到叔虞二字,这是个西周初年的历史人物。周武王第三子名虞,古代长子曰伯,次子曰仲,三子曰叔,四子曰季,因而武王三子虞被称为叔虞也。成王戏削桐叶以封弟虞。史佚请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唐,多义字也。①本义为大言,见《说文·口部》。参见荒唐,引申为广大貌。②古时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③即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尧乃其领袖。④古国名。相传为祁姓,尧的后裔。在今山西翼城西。周公旦为成王灭唐,后为其弟叔虞的封地,所以史称唐叔虞,可见这个唐既不是姓更与后来的唐朝无关也。“×氏源流考”述:“粤稽×氏之先始出自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于‘×’以国为姓”该姓最近几年,重修家谱序曰:“尝思宗支不坠,全仗世系之传流。×姓始于唐朝,源远流长。”周武王在位仅四年而终,其子成王姬诵即位于公元前1042年,在位22年,公元前1021年去世。封弟叔虞于唐系周公灭唐之后的事,康王乃成王之子,“×”氏在康王时受封的,白纸黑字误认为叔虞是唐朝人,“×”氏在唐朝时受封的,大错特错也。距离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继承皇位后的贞观之治的盛世1660年左右。这不符合史实,这近166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著名的《过秦论》、《治安策》的作者怎么可能出现呢?更何况此姓用《治安策》中的“治安”二字作为宗祠堂号呢?笔者谈这件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管哪个姓氏修谱时,负责写序的也好,编制年表的也罢,应把你负责的这个姓氏的历史搞清楚,什么时候得姓受氏?什么时候由谁从何处迁移至某地,始祖或开基祖是谁,都应当弄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作为以修谱为职业的工作者,你继承担了某个姓氏的修谱工作,不单是替人家编个年表续接一下了事,应当通晓该姓的历史变迁情况,发现旧谱中的问题应及时向请你修谱的牵头人讲清楚,将谬误纠正过来。还其真实性,这才是应有的职业道德,决不能以讹传讹,让谬误一代代流传。尚有谬误不指出来,你为别人修谱时,在人家谱上著××人编辑,后人若发现问题不光是主修一人受垢病、监修者、协修者、编修者不都有责任吗?象此类错误岂不让族中的贤达之士深为遗憾吗?岂不惹外姓人耻笑吗?恕笔者借文谭直言,以期修谱者慎之。

二、“不附”二字闹出的笑话

某氏旧族谱中,张××的配偶王氏与丈夫张××生有一子××、一女××。丈夫张××谱中载明:“殁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月×日,葬址不清楚。其妻王氏在民国十五年(1926)的谱中,有出生年月,而无殁于年月日及葬地,只有“不附”二字。”有人问此“不附”是何义?有的专业修谱者答不出来,他只得根据户上的要求将“不附”二字删去,将此妇的殁于时间及葬地补载入新修谱。其实“不附”二字在旧时各姓氏的修谱凡例中说得很清楚,丈夫去世后,不能为其守节的妇女虽生有子女在丈夫家,自己迫于生存的需要改嫁他人,按族规此类妇女改嫁之后的死活与原夫家无关,本族谱中不再记载,称之“不附”。这实际是对改嫁寡妇的岐视,如果生母虽改嫁后与所生子女仍有联系,能尽到母亲的责任,虽不在家,现在子女在修谱时提出要补记其去世时间及葬地是完全可以的。

笔者说的因此二字闹出的笑话是指当今社会要面子者,生母改嫁后并无联系也要胡撰出个殁葬失考来取代此二字,实无必要。作为修谱者为保留族史中年表的原貌,应切记此“不附”二字不要随便删去。

另有男方与女方因感情破裂而离婚,子女均在男方的,女方离开原来家庭另外嫁人,男方也可另娶妻,在修谱时与离婚的女子生辰后写上“离异不附”,前两个字“离异”记载无误,但后二字不该记载,你写上“不附”二字不是咀咒男方吗?他还活得好好的,若他知道此二字的含义,岂不要找你算帐吗?

三、谱中世系图为什么是红线?

翻开各姓氏的族谱世系图,历代皆用红线标明,从始祖开始至自己及子孙,各世系之间的关联一体,称之为条分缕析,世系分明。为什么世系图要用红色线条呢?红色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喜气祥瑞的象征,族谱是世代传承的家族历史书籍,一代一代之间相传承,生生不息。人们因此选择了用红色线条来标明世系之间血肉相连的血缘关系。红线世系图成了世代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红线代替的是血脉,尤如人体的血管。但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民间以修谱为生的少数人,为了多赚钱,他们采取承包修谱的方法,向需要修谱的姓氏承诺修一次谱,从入户调查登记收集各户信息资料入手,至编印年表世系图一条龙服务总计多少钱,之后由他们交给印刷厂的制版、印刷、装订费用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因而这种人千方百计的想节省费用,将本应套红印刷的族谱世系图不套红印,红线图变成为黑线图。有的姓氏竞然被这种人蒙混过去,说红线与黑线一样的,或者说印刷厂不好套红印刷,续修族谱的一方信以为真,这样少掉套印红色程序省下的钱就是自己的了。实际上这样做犯了民间修谱之大忌,如长期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被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识破技俩而挨揍。为维护修谱行业的职业道德,笔者真诚奉劝其心小一点,少赚点钱,立即改变这种做法,还其族谱世系图的本来面貌,套红印刷世系图。可能这种人要不以为然,会郑郑有词的说:“国家出版社档案部门,印刷的许多历史书籍,涉及的名人世系年表不都是黑线吗?殊不知,民间各姓氏修谱与出版社出版历史书籍是不一样的,那是供世人阅读或史学研究用的,它不是家族内部使用的,与一根根红线纵横贯穿相连犹如条条血管的家谱世系图一代代血脉传承,两者是有区别的。

四、“字”与“表字”是一回事吗?

笔者最近发现有的修谱大师所修的族谱中,许多入谱者除名字外,另外有字、号,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古人是很讲究的,一个人除了正式名字外,另外又有××名字,还有字××,号××,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值得议论。修谱时,你照原谱的内容照录不误就行了。严格地说,各姓氏为子孙命名都有讲究,因而不少姓氏为了区分辈份,特别讲究命名派字,即由族里规定班辈统一的用字。例如×姓为后代命名,规定字派用的是一首五言诗:“仁义礼智信,忠良恭俭让;诗书传家兴,孝道继世长。”供二十代使用,每一代依次取一字,安于名字中代表相同的辈份,按此规命名的如“仁祥”,人们将“仁祥”称为谱名,如另外取名华国谱中记载又名华国,字攸斋,号节筠。这个人的字在旧时叫表字,用于本名仁德之外,与名字涵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称为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毛泽东,字润之;张商英,字天觉;明史学家柯维骐,字奇纯。这几位名人的字都是指的表字。今人所谓的字,有的就不这么讲究了,不少人把谱名以外的常用名字叫作字的也不少。但笔者发现,我们的修谱师中有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表字,他在个人年表字处将人家的乳名作为表字,即今天通称的字用起来了,什么“四儿”“阿毛”“狗儿”的都有,真是有失大雅、粗糙之极,毫无一点品味,倒不如不用“字”反而美也。更有甚者,他们居然把字用到生儿子、女儿的名字前,如某某年表后生二子 仁祥 字石头 仁瑞 字阿山 一女字兰儿。尊敬的大师,你在此处用什么字啊?简直是乱弹琴!某人生二子  仁祥 又名石头  仁瑞又名阿山  一女  兰儿,这样表述不是很好吗?字石头  字阿山,只能用在每个人年表的第一行:××长子仁祥  字石头 或××次子仁瑞  字阿山  ××女兰儿 字红兰。这样不是很好吗?我们就不去像古人那样强调字要与命名关联,表其德行、特性了,因为现在民间对名和字是不大讲究的。可能有人要质问笔者,旧谱在年表后边生子女处不是有××人生二子 岗仁  岗坡  一女 红霞字 红霞后面不是有个“字”吗?是的,旧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先例,但它并未将字写在女儿的名字前面啊!写在女儿名字后面的不但有字,有时还有:××生一女  翠萍未字 这女儿后的“字”与“未字”有何区别呢?《礼记·内则》旧时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结发,上簪”。因而人们称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亦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从《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请注意这句话:女子已许嫁给人家即现在的有了对象,结发上簪之后,执礼(受聘礼)待嫁称为“字”,凡族谱中女儿名字后有“字”的,都是已许嫁有了婆家也。凡女儿名字后有“未字”的都是还未有婆家,女儿名字后用“适”的都是已出嫁的,这个大家都清楚。因而父母亲年表后的生儿子也好、女儿也罢,都不能在所生子女的名字前用“字”,也不能在女儿的名字后随便用“字”也。若在男儿名字后用字就更是笑话了!慎之啊!“字”不仅在族谱中不可随便用,而且在其它地方也不能乱用,汉字常常是一字多义,一定要弄懂字义,准确使用才行。

五、崇韬拜汾阳墓是怎么回事?

后唐庄宗年间(五代十国时期),有个郭崇韬(?-926年)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字,安时。隶李存朂,任中门使。存朂称帝(即后唐庄宗)迁枢密使,庄宗至汴,他权到中书事,位兼将相,假托高门,自称是郭子仪后人。而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唐玄宗756年,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迁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郡王,民间多称其汾阳王。代宗时,仆固怀思叛变,纠合回纥、吐蕃攻唐,他说服回纥统治者与唐联兵,共破吐蕃。德宗即位封为尚父,被罢兵权,享年八十二岁终。身历唐四代帝王,权力地位显赫。郭崇韬与郭子仪无血缘关系,根本不是郭子仪的后裔,却有意借汾阳王郭子仪之名装门面抬高自己的身价,提倡甄别流品(官员的官阶,门第),不少人被淘汰,为选人(唐代以后称候选、候补的官员)所怨,被他宠爱和狎昵的及有声望和功勋的老臣也恨受其约束限制。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崇韬任招讨使,从巍王继岌攻蜀。七十日灭前蜀,不久因宦官陷害被杀。后世将郭崇韬乱攀附汾阳王郭子仪为自己的四世祖的事当成笑料,被各姓氏在家谱的“凡例”中引用,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要乱攀乱附权贵,若如此必被世人耻笑也。


专业族谱、家谱印刷厂,族谱印刷、家谱印刷,家谱制作。泰州市家谱印刷厂 江苏家谱印刷厂 无锡家谱印刷厂 常州家谱印刷厂 扬州家谱印刷厂 镇江家谱印刷厂 盐城家谱印刷厂 徐州家谱印刷厂 宿迁家谱印刷厂 淮安家谱印刷厂 连云港家谱印刷厂 南通家谱印刷厂